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今日(十二月四日)率領團隊到廣州,與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大灣區辦、廣東省能源局、佛山市發改局,展開探討與大灣區合作,共同推動氫能發展。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與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分享《香港氫能發展策略》。
由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提交的申請,在屯門望后石谷已修復堆填區利用太陽能製氫。
由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國鴻國際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及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聯合提交的申請,在工地內試驗三輛氫燃料電池「叉式起重車」。
由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國鴻國際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及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聯合提交的申請,試驗一輛氫燃料電池19座小巴。
由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國鴻國際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及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聯合提交的申請,試驗一輛55座旅遊巴作接送工友往來工地。
由錦路通物流有限公司、艾倫巴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及重塑能源香港有限公司聯合提交的申請,試驗一輛氫燃料電池中型貨車作跨境運輸用途。
由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提交的申請,試驗一輛氫燃料電池輕型貨車於其青衣油庫作運輸用途。
【展開探討與大灣區合作 共同推動氫能發展】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與環境及生態局同事到訪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省大灣區辦等內地當局,展開探討與大灣區合作,共同推動氫能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已在今年六月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為持續落實《策略》,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已擴大職能,以更有效協助推展《策略》中各項措施。勞工處亦應工作小組的邀請成為工作小組的新成員,以更有效地審視有關氫能移動機械試驗項目的申請。
會面時,港方向朱偉副主任介紹各項試驗項目,包括:
(a) 公眾加氫站、以氫能驅動的三軸雙層巴士、19座小巴、55座旅遊巴士、垃圾車、洗街車、有軌電車;
(b) 工地用的氫能叉車、工地或偏遠地區裝置的氫能發電機;及
(c) 利用堆填區的堆填氣體製氫、在已修復堆填區利用太陽能製氫等。
粵方備悉工作小組除11月29日第六次會議就跨境氫能中型貨車給予了原則上同意外,亦正處理其他跨境氫能重型車輛申請,包括客運巴士、物流車及冷鏈車。粵方樂意與港方溝通,提供適切的協助。
香港藉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可發揮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者的角色,作為氫能技術和產品的示範基地,與大灣區優勢互補,為助力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工作薄盡綿力,也致力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政府會繼續致力透過區域合作推動氫能發展,包括積極跟進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省大灣區辦的對接機制。這可與其他議題的區域合作機制起着相輔相成的作用,包括粵港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小組轄下的珠江三角洲空氣質素管理及監察專題小組推動跨境新能源車輛應用,以及機電署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在技術層面的聯繫和合作。
更多有關當日會議討論的內容: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2/01/P2024120100227.htm
#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 #香港氫能發展策略
#碳中和 #氫能發展區域合作
#環境及生態局 #E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