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60年代初,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亦然,年幼时正值香港严重水荒,制水政策收紧至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时。随之,船湾淡水湖于1968年建成,纾缓连续数年的大水荒。淡水湖不但供应食水,新堤坝亦成为单车郊游胜地,那些年我学懂了骑单车,在船湾淡水湖主坝不知来回了多少转,乐享新建设的湖光山色。十年后的1978年,八仙岭郊野公园和船湾郊野公园相继设立,大家于淡水湖周边行山郊游,别有一番新风,我尤其欣赏从八仙岭仙姑峰俯瞰船湾一带山水。上年底,淡水湖又添了「一叶轻舟」新景,如标准泳池面积,泊近赤门一隅。
「轻舟」何物?去年,位于大屿山石壁水塘及船湾淡水湖的浮动太阳能发电先导计划先后竣工,船湾的浮动太阳能板特别悉心采用「船」的构思,将浮板排列仿如船形。如此湖上泛舟美景,成为拍照打卡的新景点。水务署早前亦有举办摄影比赛及得奖作品巡回展览,展示创新科技与郊野山水的融和美态。
近来,与发展局局长围绕可再生能源多方面讨论如何加强跨部门协作,支持低碳转型。日前,更与黄伟纶局长「行孖咇」往船湾淡水湖,在水中央检视浮动太阳能发电装置。发展局管辖范围包括水务,环境局管理能源及环保等,而于水塘引入浮动太阳能发电,既可善用本港有限空间去结合低碳洁净能源发电,有助减缓气候变化,同时又保护水资源,包括降低储水蒸发及控制水藻增长,对水塘储水的量与质均有裨益,进一步惜水减碳。先导计划的预算显示,系统每年发电可达12万度,打个比方,其一年产电量即约相等我家几十年用电总量。水塘的清凉及开扬环境更令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産电效能,比一般本地屋顶装置可高约20%,项目并为香港日后发展更大规模浮动太阳能发电设施奠下关键基础。
浮动太阳能板除了环保减碳,自身亦须适应极端天气。例如,去年经历强台风「天鸽」吹袭后,仍丝毫无损,水务署职员坦言,「当时预计需换一至两块太阳能板,怎料最后一块也不需更换」。访问当日,亦见野生雀鸟间中闲留此「绿电轻舟」上,又添船湾淡水湖的生态新景,如此隐世美景,当然公诸同好。市民沿船湾淡水湖堤坝(近大美督入口),走至坝尾,再沿路前走约500米,即可近观整个船形浮动太阳能板发电系统。水务署于沿途更装置了电子显示,实时提供太阳能板的输出和累计输出发电量。
近年,政府先后推出「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及「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订下进取环保目标及路线图,当中涵盖善用新增可再生能源。政府以身作则,最近财政预算案由二亿元加码至十亿元拨备予政府场地及设施(包括水塘)增设各样可再生能源应用;另外,新鲜出炉的「上网电价」将提供适切的经济诱因,令一般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投资回本期缩短至约十年,吸引企业、团体及大众人士善用其合适空间「种电」,广种福田!同时,发展局及环境局辖下部门正加强协作以支援相关新政,例如,机电工程署将会更新「香港可再生能源网」,方便业界及普罗市民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规范,以及有关方面的最新资讯等。
如同不少港人,我自家没有空间「种电」,但须知节能还是低碳生活之最根本,悭电可减碳又省钱。不久的未来,你我可进一步考虑认购新设的「可再生能源证书」,支持本港「绿电农民」。全民协作,减缓气候变化!
总的来说,悭电与绿电固然重要,我们日常衣食住行相关的「总碳排放量」更需注意。今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夕,环境局新推切合本港环境的「低碳生活计算机」,让大家简易评估个人生活的碳排放量,以了解进一步减碳空间。请各自用数分钟来评一评,看看谁是「悭神」、「小悭神」、「碳小强」、「大碳精」或是「大嘥鬼」?
(以上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5月6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按此观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