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news.gov.hk/TuniS/www.news.gov.hk/chi/2019/05/20190516/20190516_151840_033.html
民以食为天,香港更是美食天堂,但同时天天产生大量厨余,占本地都市固体废物极大比例,独占鳌头,逾三成之多!
家家有余?日均共逾3,000公吨厨余中,以来自家居为首,约占七成;其次工商厨余,每天约1,000公吨。
在家在外,源头惜食减废是传统美德,所谓粒粒皆辛苦;当今气候变化用语则为减废减碳,反映事关重大。约六年前,政府策动惜食香港运动,并创造「大嘥鬼」生动代言,振兴惜食文化,同时积极推展厨余回收蓝图,须知环保基建设施落成需时。
厨余回收,各地迥异。香港社会结构高度都市化,高比例人多地少,以高密度建筑环境为主。因地制宜,厨余回收的主流方向须对应本地此三高因素。
宜中央处理为本
环境局2014年发表《香港厨余及园林废物计划2014-2022》,分析本港厨余挑战,以及阐述厨余回收作中央处理为主流的基本盘,其中包括一系列有机资源回收中心,每所厨余处理能力每天数以百公吨计。
例如,位于北大屿山小蚝湾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又名为O·PARK1,每天中央处理量可达200公吨,去年中开始营运,展开香港大规模厨余回收新里程。
为推广良好厨余管理方法,并累积经验以利逐步扩大回收规模,政府早于2010年代初期,分别与工商界和屋苑推展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九龙湾厨余试验处理设施---厨余循环再造计划、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屋苑厨余循环再造项目。前者已功成身退,后者仍在运作,累计30多个私人屋苑已获拨款推行厨余减量教育和租置厨余机,资助计划也欢迎更多屋苑申请参与。
屋苑厨余机为分布式处理方法。鉴于本港屋苑空间和其他客观限制,一般尚算大型的在地厨余机占一个房间空间,其处理量为每天约0.1公吨,只可应付数十户至约百户的家居厨余,故此往往未能高比例满足整个大型或中型屋苑所需。相比之下,O·PARK1的厨余中央处理能力,等于约2,000部在地分布式屋苑厨余机!
宜转废发电为本
吃剩的厨余约三星期后变成电?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系列因应本地厨余特性和气候环境等,善用合适先进科技,透过厌氧分解(Anaerobic Digestion)过程,转厨余为生物气作可再生能源,产热产电。
又以O·PARK1为例,能源不单自给自足,并预计每年输出可高至约1,400万度剩余电力。相邻的小蚝湾污水处理厂辅设现时全港最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场,共4,000多块太阳能光伏板,年产电力约110万度。两者对照可再生能源潜力,可见O·PARK1转废为能所产余电的能力甚为出色,相等于约50,000块太阳能光伏板!
O·PARK2、O·PARK3分别位于北区沙岭、元朗石岗,处理量日均各约300公吨。前者正待立法会财委会审批拨款;后者则在规划研究阶段。
为进一步加快加大转厨余为能的整体吞吐量,近年环境保护署与渠务署积极协作和创新,加码研究活用部分合适的现有和计划中的污水处理厂,作厨余及污泥共厌氧消化(Anaerobic Co-digestion)。其中,大埔污水处理厂厨余回收先导项目刚率先落实,厨余处理量可达日均约50公吨,转废为能。
宜惜食回收同行
减废减碳,我们需推动惜食和厨余回收,双轨并行。在此,我多谢近千「咪嘥嘢食店」支持惜食香港运动,亦乐见逾200工商机构率先支持中央厨余回收转废为能,其中包括超级市场、餐厅酒店、街市商场、食物工厂、公共机构等,将厨余送往O·PARK1作中央处理。
同时,环保署牵头的跨部门工作小组早已成立,加强协作厨余收集和运送,以身作则。目前,食环署管辖的40个街市和熟食中心,以及房委会管理下九个街市和商场,均将其厨余回收予O·PARK1作中央处理,转废为能。
还有,中央厨余处理可望于今年内开始覆盖部分家居厨余,尤其优先收集来自已具厨余回收经验的屋苑。
早前,我与同事和项目相关团队同行视察O·PARK1的初期运作。O·PARK1是本港以至亚洲区域内甚具规模和重要意义的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先进设施,类似环保可再生能源基建可见于意大利米兰和韩国首尔等大城市,其厨余均以中央处理为本;近年台湾各城市也开始致力厨余回收大举转向,投放新建设于生物质能发电。当然,我们也乐见工商机构以至家居屋苑因应各自条件,考虑应用合适厨余回收科技,多管齐下,转废为材。
同行「揼少啲 悭多啲」!不单悭将来的垃圾收费,更重要是悭地球和本地的珍贵资源,唔做「大嘥鬼」!
(以上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5月16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