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日(十一月三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陸瀚民議員的提問和署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浩濂的答覆:
問題:
據悉,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表現已成為全球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新指標。自二○一六年起,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亦要求本港上市公司必須披露ESG報告。然而,本港企業所採用的ESG報告方式及指標不盡相同,欠缺統一的客觀評估標準。此外,世界各地有關當局正確立本身的ESG評估標準和認證制度,並爭取更廣泛的認可,以成為國際ESG投資樞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未來三年,政府有何計劃推動香港成為亞洲的ESG投資樞紐、確立ESG統一標準,以及推動不同業界制訂行業的ESG標準;
(二)為配合上述計劃,政府有何措施培育各行業所需的ESG相關人才;及
(三)政府會否以身作則,逐步為各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引入ESG營運概念,並訂立與ESG相關的績效指標;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多謝陸瀚民議員的提問。就問題的三部分,經諮詢相關政策局及金融監管機構後,現回覆如下:
(一)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構和業界一直協力以多管齊下的策略推動香港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在標準釐定方面,主要措施進展如下:
上市公司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報告框架: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督導小組)正要求相關行業須在二○二五年或之前按照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TCFD)的建議披露氣候資料。督導小組亦支持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理事會)在TCFD的基礎上,制訂更詳細、全球劃一的可持續發展匯報準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正與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合作,制訂一套適用於香港上市公司的氣候匯報框架,以遵照理事會所訂全球基準性準則,並考慮公司的能力和準備情況。
綠色分類目錄:為提高金融市場間的透明度,並使綠色金融政策更趨一致,督導小組會以銜接由內地和歐洲聯盟合作制訂的共通綠色分類目錄為目標,探討建立綠色分類框架供本地市場採用。督導小組一直與業界和其他相關持份者保持溝通,深入探討本地綠色分類框架的特色和挑戰,並會就框架的結構和核心要素提出建議和進行諮詢。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證監會、保險業監管局及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亦分別制定監管規定,要求有關界別在其業務中考慮氣候風險。
(二)政府一直致力加強培育本地ESG相關財經人才,已預留二億元以推出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向接受可持續金融培訓及獲取相關資歷的人士提供資助。該計劃已於今年十月底開始接受合資格培訓及資歷登記的申請,預計於本年內正式推出。屆時將公布個人申請資助的資格和程序,以及首批合資格培訓及資歷名單等詳情。
政府和各金融監管機構亦一直與業界和學術界緊密合作,在個人和機構層面推進多項措施加強本地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人才培訓,包括透過督導小組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數據資源和實習機會信息庫,以及可持續金融實習計劃等。
(三)為爭取在二○三五年前將碳排放總量從二○○五年的水平減半,以邁向二○五○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公布了一系列與公共設施和服務相關的減碳行動,包括在二○二四至二五年度將政府建築物和設施的整體能源表現提升超過百分之六、加快在新發展區(包括北部都會區)建設區域供冷系統、在未來三年在額外7 000個政府建築物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今年內開展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等。
政府訂有環保採購政策,要求部門購買產品和服務時,在合乎經濟效益的情況下,按環境及生態局並經諮詢相關部門訂定的綠色產品標準作採購,購買綠色產品並避免使用即棄用品,積極推動減碳、減廢和促進循環經濟。政府在推展大型建設項目上,以發展和保育並重為原則,並且積極推動低碳建造、減排和綠色採購,包括採用循環再造和環保建築材料等措施。在招標時,也設有機制就投標者在環保,包括綠化和碳排放、數碼化運作、創新概念等技術建議作評分。
政府綠色債券計劃至今資助了45個合資格項目,有助改善環境和推動香港成為更可持續發展和更宜居的城市。政府綠色債券的發行將會擴大,目標在二○二一至二二年度起的五年內,總發行量比二○二一至二二年度前增加五倍以上。
外匯基金方面,根據金管局採取的指導性原則,當ESG投資與其他投資項目的經風險調整長期收益相若時,一般會優先考慮ESG投資。金管局已把ESG因素納入公開和私募市場投資管理過程中,並在指導性原則的指引下持續增加ESG及綠色投資。
政府會繼續推行上述工作,善用香港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方面的廣闊發展前景,並以邁向二○五○年前達致碳中和為目標。
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