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出席東南亞國家聯盟數碼太陽能資源地圖及管理技術能力培訓工作坊(附圖)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數碼太陽能資源地圖及管理技術能力培訓工作坊今明兩日(二月二十七和二十八日)在香港舉行,超過三十名來自六個東盟成員國的專家和代表聚首一堂,就太陽能資源地圖及管理技術分享見解、經驗及交流技術應用。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透過視像致歡迎辭時表示,香港很榮幸能夠舉辦東盟數碼太陽能資源地圖及管理技術能力培訓工作坊,加強區內利用可再生能源應對氣候變化。
  
  謝展寰強調,香港自二○一四年以來一直大幅減少碳排放,減排進度已超越美國和歐盟。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亦設立中期目標,在二○三五年前將碳排放量從二○○五年的水平減半,並在二○五○年前實現碳中和。他表示,特區政府一直以身作則,在政府處所包括已修復堆填區和水塘,發展可再生能源系統,以及開展太陽能發電建築先導計劃。
  
  此外,他指出數碼太陽能資源地圖和管理技術使太陽能發電廠的營運更有效落實遠程監控和管理,幫助東盟成員國收集和分析太陽能數據和信息,從而更好計劃能源轉型政策和路線圖。
  
  謝展寰亦提到,為鼓勵創新,特區政府投放資源支持綠色能源研究和試驗項目,包括開發太陽能製氫裝置。此外,特區政府去年六月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制定四大策略以配合國家氫能發展及把握發展機遇,維持發揮內地與國際之間「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
  
  機電工程署署長潘國英分享特區政府在發展太陽能方面運用新興技術的進展。他感謝東盟成員國參加是次工作坊,並鼓勵各成員國採用創新技術來善用太陽能資源。
  
  是次工作坊由機電工程署主辦,並獲《中國香港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下的經濟和技術合作工作計劃支持。該計劃至今已支持東盟和香港35個互惠互利項目,惠及來自香港、東盟和其他地區約6 600名參與者。


2025年2月27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5時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