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環境局局長就「全力轉型為綠色低碳智慧型社會及經濟 積極紓緩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議案總結發言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12/13/P2018121300647.htm
立法會:環境局局長就「全力轉型為綠色低碳智慧型社會及經濟 積極紓緩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十二月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全力轉型為綠色低碳智慧型社會及經濟 積極紓緩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
(代)主席:
我再次十分感謝廖長江議員動議這項議案,以及九位議員的修正案。我亦很高興聽到所有發言的議員基本上都支持政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他們就不同範疇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如我開場發言所述,近年政府加強跨部門協作,就應對氣候變化的減緩、適應及應變三方面工作。綜合政府各有關決策局和部門提供的資料,我會從九個層面,作重點整體回應。
(一)減緩氣候變化——發電及可再生能源
第一個層面,是在發電方面,減緩氣候變化。
本港約三分之二的碳排放源自發電,因此要減少碳排放,必須從更環保的發電方式着手。為此,我們會實施一系列的措施,優化燃料組合,發展可再生能源,並適時檢視可再生能源在本地的潛力。這些措施包括:
(i)於未來十年,使用更多天然氣發電以取代逐步退役的燃煤發電機組;
(ii)引入上網電價,為個人及非政府的機構投資可再生能源提供誘因。兩家電力公司分別於今年十月及明年一月正式推出上網電價計劃,亦已就計劃接受申請。社區的初步反應正面,兩家電力公司到最近已共收到超過一千個申請;
(iii)適度放寬在建築物天台裝設太陽能光伏系統的限制。就新界豁免管制屋宇(被簡稱「村屋」)的天台上,在符合特定的規定下,可獲容許裝設不高於二點五米的光伏系統,讓住戶可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繼續享用天台作合法用途。政府亦會在其他私人樓宇,特別是低矮建築物,作出合適的放寬安排;
(iv)將修訂法例,豁免個人在其住宅安裝小型可再生能源系統參與上網電價計劃需要申請商業登記及提交利得稅報稅表的要求;
(v)將推出新的資助計劃,協助學校及非政府福利機構安裝小型可再生能源系統;及
(vi)研究在合適的水塘位置裝設大規模的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亦會考慮在合適的堆填區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我們已預留了10億元,協助不同決策局及部門在適當政府場所推行小型可再生能源項目。
(二)減緩氣候變化——能源效益和節能
建築物用電佔全港用電量約九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佔本港總排放量超過六成,因此,在第二個層面,我希望和大家談談從能源效益方面,如何減緩氣候變化。
政府正逐步落實《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全面推動綠色建築和節能的措施,當中包括區域供冷系統,而一些新近情況及新增例子包括:
首先政府以身作則,制訂由二○一五/一六至二○一九/二○這五個財政年度內,減少政府建築物用電量百分之五的目標。為此,我們已為約340座政府建築物完成能源審核,並預留近九億元逐步推行節能計劃;並籌備逐步在合適主要政府建築物進行「重新校驗」,鼓勵決策局和部門為它們所管理的現有建築物申請綠色建築認證,即綠建環評BEAM Plus。機電工程署亦增設「E&M InnoPortal」創新科技協作平台,為政府部門應用新科技的需求和初創企業的初創項目作出配對,推動科研成果落地,促進低碳智慧城市發展。
推動全民節能方面,提供稅務優惠,讓節能設施的資本開支,由以前分五年扣除改為在一年內全數扣除。另外,兩間電力公司在新的《管制計劃協議》下,會大幅加強推廣節能及綠色建築,包括支持既有建築物進行節能改裝和重新校驗工程。同時,兩電亦計劃將所有舊式機械電錶更換為智能電錶,從而方便收集用電數據,以便推行進一步智慧節能的工作。
(三)減緩氣候變化——綠色運輸
汽車運輸是本港其中一個主要的排放源頭,佔全港碳排放總量約百分之十六,因此我在第三個層面想談的,就是透過減少運輸相關的碳排放。就此,政府正採取多管齊下的方法,包括鼓勵市民使用公共運輸;鼓勵市民「安步當車」;締造「單車友善」環境;支援業界採用潔淨能源商用車;以及設立綠色運輸試驗基金,推動業界試驗綠色創新運輸技術,並將檢討其資助範圍,促進業界更廣泛使用綠色運輸技術;以及資助專營巴士公司試驗單層電動巴士等。
在擴展鐵路網絡方面,隨着《鐵路發展策略2014》新鐵路方案的落實,鐵路在公共交通乘客量的佔有率到了二○三一年將會上升至交通行程總數的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預期路面交通的使用量將會減少。若轉化為環保效益,這相當於每年減少143 000噸溫室氣體排放,即每年減少運輸界別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百分之二。
政府一直鼓勵市民使用新能源車輛,長遠希望本港的新登記私家車最終全是新能源車輛。作為第一步,我們建議在諮詢持份者後,考慮先禁止柴油私家車在本港首次登記。我們亦會考慮是否應禁止柴油電單車的首次登記。
(四)減緩氣候變化——減廢和廢物處理
廢棄物產生的碳排放量佔二○一六年香港整體碳排放約百分之六,我第四個層面想談的,是如何透過減廢,以減緩氣候變化。我們正落實《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的各項減廢措施,多管齊下,並已在上個月向立法會提交《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以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為減廢提供經濟誘因,移風易俗,源頭減廢。
另外,為鼓勵回收,政府亦多管齊下,例如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已推出一系列利便措施,包括簡化申請程序、增加預留協助業界購買設備的金額、擴大獲資助設備的清單、提升與新增回收業務相關的租金開支資助及引入特定主題項目以配合行業發展等。
此外,政府正逐步推展多項生產者責任計劃,包括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有關「四電一腦」、玻璃飲料容器和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以促進源頭減廢和建立循環經濟,實現轉廢為材、減廢減碳。
(五)適應氣候變化
適應氣候變化是我想和大家談談我們工作進展的第五個層面。政府已成立了氣候變化基建工作小組,協調各工務部門在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加強抵禦極端天氣的影響。
政府一直推廣基建智慧化和綠色建築,例如水務署積極建立智管網,透過設立監測區域收集供水管網數據,從而有策略地進行符合成本效益的水管維修和改善工作;渠務署在大型排水系統改善工程,亦引入了海綿城市概念,仿效大自然水循環系統,促進雨水的滲透,自然淨化及重用,減少徑流以控制洪水,從而提高城市的耐洪能力。
在改善城市設計方面,《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提出一個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城市策略框架及其他建議,例如藍綠自然資源框架及重塑出行模式,以應對氣候變化。
(六)應變氣候變化
我想談的第六個層面,是因應氣候變化提升應變能力。因應極端天氣所制訂的應變措施方面,政府備有《天災應變計劃》,載列政府的預警系統和應付天災包括熱帶氣旋的組織架構,以及政府部門和其他機構的職能和責任。
超強颱風山竹於九月吹襲香港,引致大規模破壞,慶幸未有造成人命損失。風災過後,行政長官隨即委派保安局局長統籌應對超強颱風的檢討工作,從預防、應急、善後和溝通等各範疇,探討改善方案,整個檢討工作預計可於明年風季前完成。
(七)發展綠色金融
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不限於環境和工程,我要談的第七個層面綠色金融便是例子。近年世界各地積極發展綠色經濟,為一些低碳或與應對氣候變化有關的項目引入國際資金。
特區政府於今年六月設立了綠色債券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綠色債券發行機構透過綠色金融認證計劃取得認證。同時,為推動綠色金融在香港的發展,政府推出借款上限為1,000億元的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為綠色政府工務項目提供資金。
(八)國際及區域合作
國際和區域合作是重要的,香港一直積極參與國際間在氣候行動上的合作與交流,自二○一一年起成為C40指導委員會成員。近幾年,我們亦以國家代表團身分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締約方大會。另外,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成立了粵港應對氣候變化聯絡協調小組,通過粵港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計劃,開展適應及減緩氣候變化的區域合作。
(九)長遠減碳策略
最後一個層面,就是如何制訂香港更長遠的減碳策略。
為應對氣候變化,政府於二○一六年成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督導和統籌各決策局和部門有關氣候的行動,並於二○一七年一月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詳細闡述政府在減緩、適應和應變方面的目標和主要措施,以應對氣候變化。以二○○五年香港的碳強度水平為基準,我們已制定目標在三○三○年降低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相等於絕對碳排放量減低百分之二十六至三十六,以符合《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攝氏兩度之內的目標。
根據《巴黎協定》,所有締約方應在二○二○年或之前努力擬定並通報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的一部分,也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香港應在二○二○年或之前制訂至二○五○年的長遠減碳策略。為此,政府早已邀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於二○一九年上半年展開公眾參與過程,當中包括就是否制訂二○五○年具體減碳目標,和如要制訂,這目標應訂在甚麼水平。我歡迎社會大眾包括各位議員,屆時踴躍向委員會提交意見,讓香港可制訂更長遠減碳策略。
(十)總結
主席,去年颱風天鴿和今年超強颱風山竹對香港造成廣泛破壞,並引致風暴潮,令部分低窪地區出現嚴重海水倒灌。隨着氣候變化令海平面持續上升,將加劇極端天氣的相關挑戰。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所以我們會繼續落實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計劃,並與社會各界和市民大眾攜手合作,共同邁向低碳生活。今年四月,政府已推出「低碳生活計算機」,協助大家評估日常生活上,包括衣、食、住、行的碳排放,並提供減碳「貼士」,提供公眾教育,協助市民大眾更積極落實綠色低碳轉型。最後,我在這裏再一次多謝多位就議案發言的議員對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提出的意見和關注。
多謝(代)主席。
完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8時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