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局長在《施政報告》有關《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記者會開場發言
環境局局長在《施政報告》有關《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記者會開場發言
以下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一月二十日)在介紹二○一七年《施政報告》中有關《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的記者會上的開場發言:
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今日是「大寒」,現時室外的氣溫超過攝氏20度,大家感受到氣候變化引致更多極端天氣,以致擾亂了人類賴以為生、較為正常的氣候模樣。
在《巴黎協定》於去年年底生效後,行政長官在前兩天的《施政報告》中公布了香港更長遠的二○三○年減碳目標。今日,政府正式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與世界上不同的先進地方一樣,大家一同制訂更長遠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包括減緩(即減碳),及增加城市的適應及應變能力。政府早前成立了一個高層次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所有十三個政府政策局的局長或代表,以及相關部門,一同籌謀各方面及全方位應對氣候變化。正如政務司司長在《藍圖》所言,氣候變化是一項跨界別、跨範疇的議題,對世界各地的社會經濟以至人民影響深遠。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香港需要積極作出回應。因此現屆政府成立了高層次的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全面督導及統籌各個相關的政策局及部門的相關工作,一同落實減碳工作。委員會已整合了很多有用的意見及觀點,包括來自民間的,一同推展。《巴黎協定》推動我們進一步達致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我們同時亦要鼓勵社會上各階層積極參與節能減廢,投入低碳生活,共建綠色香港。
根據《巴黎協定》的框架,這是一個新的運作模式,給予香港以至其他城市一個參考。簡單來說,是「五年一檢」,而且每一個檢視,推動不同社會收緊及提升他們相關的政策,包括減碳目標。這「五年一檢」亦巧合地與香港五年一屆的政府配合,所以這是一個好機遇,讓每一屆政府有一個應對及深化相關行動的機遇。而《巴黎協定》給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全世界不同地方一同制訂減碳目標及時間表,增加透明度,一同去做。所以我們將演化為一個名為「4T」行動,便是有目標(target)、有清楚的時間表(timeline)、有高透明度(transparency),及一同去做(together)。
《施政報告》公布了香港二○三○年新的減碳目標,碳強度制訂為65%至70%的減幅,以二○○五年為基礎年。香港現時的人均碳排放約為6.2噸,至二○二○年達致我們現時既定的目標,減至人均(排放)約為4.5噸,減少的碳淨值約為20%,達致當時訂的目標下限。新的目標等如人均減幅達致每年3.3至3.8噸左右,而總整體減碳幅度約為26%至36%,這與《巴黎協定》所倡議全球升溫不超過攝氏2度的路程,至二○三○年的全球平衡分配是吻合的。在目標之下,我們須有減碳或減緩的措施,在能源方面是重點,即在發電方面(研究)如何減碳,具體措施包括將發電的燃煤比例逐步降低,由現時超過一半的燃煤發電,至二○二○年降至約佔兩成的燃煤發電,接着在邁向二○三○年繼續下降,令香港的碳排放減少,因現時發電方面佔香港的碳足印約為三分之二之多。當中亦會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今次的藍圖亦很深入地剖析了香港的可再生能源的潛力。這裏指出我們大約有太陽能、風能和轉廢為能方面,在二○三○年合共大約能夠有百分之三至四的幅度,這裏亦說出了每個範疇的比份。
另外,除了發電方面,建築物如何慳電,或我們稱為「能源需求管理」亦是重點,因為香港的碳足印有六成是建築物用電相關,佔了我們整體用電量的九成,所以節能方面是重點。早前,我們已經公布了香港第一份的《香港都市節能藍圖2015~2025+》,訂立了一個進取的目標,當時我們有個跟進,就是對現有建築物如何能夠加大力度推展綠色建築和節能。我們推展了一個叫「4T」的夥伴計劃,在圖中我們見到,香港主要的大用電戶,包括政府、大學、醫管局(醫院管理局)、房委會(香港房屋委員會)、機管局(機場管理局),以至大的發展商等等,他們佔了整體香港用電大約兩成,所以這裏重點出擊,可以大家一起用最快的方法達致一個大家一起減碳、慳電的目標。這個結果我們會稍後再公布。但整體來說,早前政府已經說用了五年時間,政府建築物慳電百分之五,而今次我們和其他的私人業界、非政府組織一起,會與政府剛才所說的五年減百分之五,大致能夠做到相若的成效。同時,這個「4T」亦推展其他綠色建築的工作,包括支持綠建環評有更多善用,亦支持舊有建築物去改裝、重新校驗,以及環保採購等等的工作。
在節能方面,不單只是建築物,基建亦很重要,除了在啟德發展區已經落實了一個區域供冷系統,在新的發展區亦會積極善用新的科技,而在政府的基建佔了我們用電量總數的大約百分之四十六,而當中因為供水及污水方面,當中佔了香港的基建用電大約四分之三,當中水務署、渠務署是大戶,所以我們亦推展相關部門在基建上,制訂其節能目標及時間表。同時,在《施政報告》亦剛剛公布,政府的建築物會投放適當的資源,預留至少五億元在政府現有的建築物上推展節能的項目;在私人方面,發展局亦會檢視綠建環評,以及私人樓宇的總面積寬免如何能夠可以與時並進。同時,政府投放資源在政府建築物,新和舊(政府建築物)也會加大再生能源的比例。我們會在今年四月更新政府內部的指引,針對綠色建築物,加大相關的公共建築以至公園的再生能源的比例,以至投放、預留大約二億元在既有的政府建築物亦加大這些設施。
另外,我們亦會尋找機遇,在一些大型項目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在一些水塘,又例如在安達臣道礦場的山坡,以至轉廢為能,以及在渠務署設施如何能夠加大一些大型的,包括太陽能發電或轉廢為能的機遇。
在減緩方面,包括在慳電及可再生能源,其實我們正與兩電商討未來的《管制計劃協議》,當中基於市民的主流回應,我們亦希望在此找到機遇,支持不同民間能夠在這方面加大力度。
在此,我希望可以交給我另外兩位同事(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及發展局副秘書長(工務)麥成章),談談交通方面及適應方面的工作。
《藍圖》內備有香港地圖以方便市民大眾作理解,我們於減碳以至適應氣候變化方面,其實在不同地方都有很多建設設施,予大家理解這方面的工作與進展。
最後一方面是應變方面。因為氣候變化引致極端天氣,需要我們作認知,以及於較危急狀況時需要有所應變,包括酷熱天氣或水浸時候。我們希望能夠減少對人及財物的負面影響,盡快令社會復原正常運作。因此這方面除有應急的準備,牽涉保安局及民政局(民政事務局)等,亦會透過不同部門,包括天文台以提高社區的意識,應對嚴峻的天氣等。同時亦有機遇,例如綠色金融,都是全世界先進城市如何能夠針對氣候變化,及早作出應變。
我們會加大相關宣傳及公眾教育,包括剛才觀看的短片,亦有專屬氣候變化的網站,我們亦建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出一千萬元資助非政府的組織,一起推動相關的認知及行動。教育局亦作出配合,今年其重點的活動是全港校際氣候變化跨課程專題比賽,歡迎更多中小學的朋友支持及參加。
最後想闡述,除了減少本地碳排放,大家市民日常生活都是重要的,當中牽涉一些香港以外的碳足印,所以於衣、食、外遊等,大家都可幫助減低全港以至全球的碳足印,大家消費時要「識取惜用」。「識」是指懂得選擇,那些物品是高碳及低碳,亦要珍「惜」資源,所以大家要節能、減廢、節約用水,一起過低碳生活。
最後一提是氣候變化似乎有些負面的影響,但如果能早着先機,轉危為機,都可有正面的作用。剛才運房局(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所言,一個例子,如果我們能夠運用支持低碳的運輸,同時可減少香港的空氣污染排放,做到多贏的局面,這些都需要大家早些準備及認知。
多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一起支持氣候變化香港行動,大家一起別做大嘥鬼!
完
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20時18分
網上廣播